报社(亚太)讯 美国彭博社周三(8月13日)报道称,7月份,衡量中国银行贷款的一项关键指标出现20年来首次萎缩,而广义信贷增长则出现放缓,因为在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借贷需求低迷。

(截图来源:彭博社)

中国人民银行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金融机构7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减少499亿元(约合70亿美元),为2005年7月以来首次下降。这与彭博社对经济学家的调查中值预测增加3000亿元形成鲜明对比。

彭博社指出,这一罕见的下降是由借款人净还款推动的,这进一步表明,家庭和企业更加不愿承担债务。由于对未来收入和增长前景的预期黯淡,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偿还债务上。

(截图来源:彭博社)

由于政府刺激措施迄今未能激发足够的乐观情绪来提振经济势头,当局本周宣布了一项计划,对部分消费贷款的利息支付进行补贴。

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大中华区经济学家Michelle Lam表示,新增贷款收缩“本身就令人担忧”,“这可能是政府本周早些时候宣布利率贴现政策的原因。”

过去一年,随着人们变得更加节俭,加上房地产市场暴跌,个人财富缩水,消费贷款大幅减少。今年前七个月,包括消费信贷在内的家庭净偿还短期贷款3830亿元人民币,创下2009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彭博经济学家David Qu表示:“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措施,但中国7月份信贷扩张速度意外低于预期,凸显出在贸易战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市场信心依然脆弱。我们认为,周三公布的信贷数据将促使中国人民银行加快货币宽松步伐。”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经济学家Leah Fahy表示,尽管中国政府发债推动了7月份中国整体信贷增长的小幅回升,但银行新增贷款增速持续减弱表明,私营部门的信贷需求依然低迷。

她认为,北京方面将于9月1日开始实施的消费贷款政府补贴或有助于提振银行贷款,但也不足以抵消政府债券发行增速放缓以及疲软的按揭贷款需求带来的拖累。

除了借贷需求疲软外,贷款数据疲软还有其他因素。

银行通常不急于在7月份完成季度贷款目标,这抑制了融资活动。一年前,银行对实体经济(不包括金融机构)的信贷自2005年以来首次出现萎缩。

贷款扩张面临的更大压力可能来自一项债务置换计划,该计划旨在用官方债券置换地方政府积累的所谓“隐性债务”(其中一些是以银行贷款的形式存在的)。7月份,中长期贷款(包括家庭和企业贷款)均出现收缩,其中企业贷款自2016年以来首次下降。

7月份,广义信贷指标——社会融资规模——增加1.2万亿元人民币。尽管受到强劲的国债发行提振,但这一数字低于彭博社经济学家调查的预期。即便如此,鉴于中国今年上半年经济的稳健增长,政策制定者短期内可能不会推出更多刺激措施。

分析师普遍预计,继5月份下调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将在第四季度推出货币宽松政策。

尽管实际经济增长强劲,但中国经济正遭受日益根深蒂固的通货紧缩的困扰,这抑制了借贷需求。

反映价格变化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二季度增速是自1993年开始编制该数据以来,除疫情之外的最低水平。

最近几周,中国高层领导人已将注意力转向结束通货紧缩的价格战,但缺乏具体计划意味着短期内不太可能出现有意义的反弹。

—————————————————————————————————————————————————————————

OKX(欧意):新用户注册且单笔存入 100 USDT,你将获得平台发放的 BTC 奖励。点击大陆或者国际(根据自己所在地选择): 中国大陆/Chinese Mainland 国际/Internationality

只有新用户有奖励

扫码跟单:

已注册的用户扫码会自动跳转到跟单页面,跟单前先添加联系方式,不然直接跟单进去可能会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