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讯 美国彭博社周二(11月18日)发布独家报道称,因为一场外交争端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包括多家大型银行在内的中国国有企业正在建议员工避免安排前往日本的行程。

(截图来源:彭博社)
据知情人士透露,本周包括投资集团、银行和券商在内的多家公司已向员工发出提醒,敦促避免安排赴日行程。这些知情人士因讨论内部信息而要求匿名。
知情人士透露,这些提醒已促使部分人员取消或推迟了原定的赴日行程。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Sanae Takaichi)11月7日在众议院质询时,暗示日本可能武力介入台海问题。她表示,如果“台湾有事”,且伴随武力攻击,有可能被认定为“存亡危机事态”,日本自卫队可行使集体自卫权。这番言论引发了多年未见的两国之间最严重的外交冲突。
在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发表言论后,中国发布了赴日旅行警告。
尽管北京方面目前尚未采取更广泛的报复措施,但局势仍在变化之中,而东京也已加强外交努力以缓和紧张关系。
这项旅行警告也促使旅行社取消了原本为12月团队游客预订的机票和酒店,并暂停相关行程的推广。
根据彭博社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安全警告发布后的几天内,至少有两家中国国有旅行社取消了提前数月预订的团队行程。
今年以来,中国游客约占日本访客总数的四分之一,并贡献了日本航空公司多达15%的国际航班座位需求。
根据日本国家旅游局的数据,10月中国游客数量同比激增23%,达到715,700人。这一增速超过同期外国游客整体18%的增长幅度。
相关影响
业内人士指出,旅行警告不仅影响短期赴日旅游需求,也可能波及两国之间的商务往来。
多位中国企业管理人员表示,在当前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公司对派遣员工赴日参加会议、考察或培训更加谨慎,部分企业甚至开始重新评估与日本合作伙伴的面对面交流安排。
航空和旅游相关企业也在密切关注局势的发展。日本多家航空公司担心,如果紧张关系持续或进一步恶化,可能影响冬季档航班需求,甚至威胁明年春节前后的旅游旺季。中国一些旅游平台则表示,目前尚未看到大规模退票潮,但新预订的增长速度已受到明显抑制。
外交观察人士认为,中日关系的敏感性意味着双方都在试图避免事态扩大。在经济高度互补、人员往来密切的背景下,旅游流动往往被视为双边关系温度计。过去几年由于疫情影响,两国旅游恢复本就进展缓慢,如今的外交摩擦再次为这一进程蒙上阴影。
未来走势仍取决于政治信号与外交对话的进展。分析人士表示,如果双方能够通过外交渠道管控分歧、释放稳定信号,旅游行业有望在未来数月逐渐恢复;反之,若争端升级,企业与旅行社可能采取更加严格的限制措施,影响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TradingView&通达信&同花顺等指标编写交流。
也可帮你编写、修改各种交易指标,从基础到高级都可以。
咨询具体需求可添加我,看到消息会及时回复!
—————————————————————————————————————————————————————————




